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在20世纪60一70年代,合作医疗曾惠及多数农村居民,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给农民年补助合作医疗资金10元,农民个人自缴10元,建立以大病保障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全国首批试点县(市、区)试点工作启动,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对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出资,彰显了中央政府对于终结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矫正城乡资源分配不公的决心。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制度,新农合将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但在试点过程中,新农合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如农民的参合率低,农民就医难,就医贵问题还是没有相对应的解决。为此,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该项制度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研究如何保证其顺利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立足于此,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对新农合保障制度的完善有所贡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